還是從 Abyss 和 JPS Labs 這二個品牌的老闆 Joe 說起。我第一次遇到 Joe 和他的 Abyss AB-1266 耳機,是在 2014 年 1 月的 CES 展。那年在拉斯維加斯的經歷至今還歷歷在目。嬌小的 Jojo 來自 Final,白髮鷹眼的語言天才、新加坡 Jaben 老闆 Wilson,我,還有 Joe 合租威尼斯人酒店的一間展房。Joe 大概 1 米 85 的大個子,自信而且樂觀,濃濃的紐約口音眉飛色舞。但是他的 Abyss 耳機顯然搶了主人的風頭,只能用瘋狂來形容。客人們一戴上耳機,總是驚惶的閉上眼睛,然後就隨著音浪搖晃起來,根本停不下來。2014年,AB-1266 讓耳機市場終於知道,動態、透明度、聲場、超乎想像的能量感、無敵的低頻、靜電系統般的細節、終於能集合在一隻耳機上出現在眾人面前。
然而搞笑的是,這耳機除了不可解理的好聽,同時也不可理解的難推。第一次展出就用了幾十公斤重的分體式 Woo Audio 膽耳放推動。幾個人抬進抬出。
後來直到各種姻緣巧合,我變成 Abyss 耳機和 JPS Labs 線材在中國的推廣代言人,才終於下定決心專心做一台能把 1266 推合格的耳放。大小調試過程我估計有 50 次吧。這耳放 Joe 很喜歡,親自為 Formula S 配了全套的機內線材,共 11 條之多。並且授權我在耳放上打 “Wired with JPS Labs” 標誌。現在 Abyss 也在銷售 Formula S 耳放。在此感謝 Joe,他的 JPS Labs 線材讓 Formula S 直接沾了一身的 Hiend 樂感,讓 Formula S 和他的 Abyss 耳機水乳交融。
在我心中,設計功放、耳放、前級,是完全不同的項目,甚至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。在此要特別感謝在瑞士 Nagra 供職的設計大神 Philippe Chambon 毫無保留的指導和啟發。最近這幾年來我總是抓住任何可能的機會和他聊一會。從設計原則到技術細節都受益非淺。沒有他,Formula S 就不可能以新作品的身份直接進入頂級耳放的行列。
Formula S 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為 AB-1266 耳機正名。因為難推,所以用家都用粗壯的大馬力機器來伺候。結果 1266 在中國市場留下一個“聲音粗,火氣大,美國聲”的口碑。這簡直太離譜了。這明明全都是來自於力大聲粗的大耳放的缺點。1266 本身其實乾淨極了,透明極了,細膩極了。Formula S + 1266 組合秀過很多場了。聽眾無不驚訝於無邊的聲場,細膩乾淨的音色,驚人的規模感能量感和低頻表現。再也沒有人說 1266 聲粗了。
第二個經常被質疑的就是為什麼不做成平衡版。其實如果只是從單端版變成平衡版,無非加一倍的成本,多用二個通道的放大模塊而已。平衡拓普結構會在 FFT 中疊加奇次諧波抵消偶次諧波,最終增加奇次諧波的比重。聽上去平衡結構會更 hifi,聲音更 “素質” 一些。其實是聲音變硬降低了細膩性。越是大功率的放大器越不能這麼幹。所以那些極其昂貴的 hiend 大功放,就算是平衡輸入,輸出級也是單端而非平衡的。
Formula S 用單端結構做出了強大推力和細膩音色,我滿意極了。可能以後會在電池供電的耳放產品玩玩平衡遊戲。但 Formula S 就是一台強勁全分立單端放大器。電路架構幾乎就是教科書級別的,用 “方程式” 來命名再合適不過了。
還有人問過我,Formula S 真的是 A 類嗎?為什麼不燙手?
Formula S 當然是全 A 類,輸出功率大約 2W+2W,共 4W 多一點。設計效率 20% 左右,整機功耗 20W 多一些。溫度不會太高的。很安全。其實有些同行把耳放弄得可以攤煎餅是有點過份了。效率太低未必指標就能好,而且熱到這個程度,裡邊那些昂貴的零件壽命也變成問題。安全性也需要擔心。
用 MOSFET 還是 BJT?一直以來在發燒友心中都存了一個誤解,認為 MOSFET 是膽聲。圓潤,順滑。其實甚謬。 MOSFET 的輸入阻抗和膽管有一比,但是輸入電容可比膽管大幾百倍,這是不能比的。MOSFET 不可能是膽聲。真正的好膽聲當然好聽,請參照 LampizatOr. Formula S 是全分立放大電路結構,BJT 輸出級。雙極型晶體管是比場效應管優秀得多的模擬放大器件。
我還推薦客戶用 Formula S 來搭配其它品牌的平板耳機。例如我個人很喜歡的 HEKV2。高阻動圈耳機如 HD800 也能把聲場打開同時中頻推實推出密度,還能向世界證明 HD800 是有低頻的。